<th id="kez9y"></th>
    
    
  1. <rp id="kez9y"></rp>

  2. <tbody id="kez9y"><pre id="kez9y"></pre></tbody>

    1. <th id="kez9y"></th>
    2. <dd id="kez9y"></dd><button id="kez9y"><object id="kez9y"><listing id="kez9y"></listing></object></button>

      <button id="kez9y"><acronym id="kez9y"><input id="kez9y"></input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<button id="kez9y"><object id="kez9y"><menuitem id="kez9y"></menuitem></object></button>
    3. <button id="kez9y"></button>
    4. <tbody id="kez9y"><p id="kez9y"></p></tbody><button id="kez9y"></button>

      昭遠智庫

      Research

      咨詢熱線
      138-1648-4378

      電話傳真
      021-65537820

      梁漱溟:思維的八個層次,你在哪一層?

      發布日期:2021-10-07    作者:昭遠制藥    

      哲學不是人人所能夠學得的。沒有哲學天才的人,便不配學哲學;如果他要勉強去學,就學一輩子,也得不到一點結果。


      哲學這項學問,只是少數人所能享的一種權利,是和藝術一樣全要靠天才才能成功,與科學完全不同。學科學的人,只要肯用功,多花些時間,總可學個大致不差。


      與科學不同,學哲學不僅要有天才,并且還要下功夫,才有成功的希望。


      哲學所研究的問題,近在眼前,又遠在天邊。尋常隨處遇到,深遠難知究竟。


      因此,各種科學都有進步,獨哲學自古迄今不見進步。


      實則哲學問題并非沒有進步,只是進步無法與人共享。


      科學問題的解決可以擺出外面與人共見,哲學問題的解決每存于個人主觀,不能與人以共見。古人早都解決,而后人只能從頭追問。


      哲學的進步不存于正面,而在負面,即指示“此路不通”。


      我不但從未動過研究哲學的念頭,而且根本未曾動過求學問的念頭。


      走上現在這條路,只是因為我喜歡提問題。


      大約從十四歲開始,總有問題占據在我的心里,從一個問題轉入另一個問題,一直想如何解答,解答不完就欲罷不能,就一路走了下來。


      提得出問題,然后想要解決它,這大概是做學問的起點吧。


      為什么會不斷有問題?這是由于我很容易感覺到事理之矛盾,或者很容易感覺到沒有道理,或者看到兩個以上的道理。


      當我覺出有兩個道理的時候,我即失了主見,便不知要哪樣才好。


      眼前有了兩個道理或更多的道理,心中便沒了道理,很是不安,卻又丟不開,如是就占住了腦海。或許學問大都以這種感覺為起點吧。


      所謂學問,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,有自己的想法。


     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,但又等于沒有。因為大多數人的頭腦雜亂無章,人云亦云,對于不同的觀點意見,他都點頭稱是,等于沒有想法。



      01.第一層境界:形成主見


      用心想一個問題,便會對這個問題有主見,形成自己的判斷。


      說是主見,稱之為偏見亦可。我們的主見也許是很淺薄的,但即使淺薄,也終究是你自己的意見。


      什么是哲學的道理?就是偏見!


      有所見便將之視為普遍的道理,因執于其所見而極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見,不承認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理。美其名曰主見亦可,斥之曰偏見亦可


      何謂學問?有主見就是學問!學問不學問,并不在讀書之多少。


      大家不要被以往的哲學家嚇住。我們的主見也許是很淺薄,但淺薄亦好,要知雖淺薄也還是我的。


      許多哲學家的哲學也很淺,就因為淺,便很行。


      胡適之先生的哲學很淺,亦很行。因為這是他自己的,縱然不高深,卻是心得,而親切有味。所以說出來便能夠動人,能動人就行了!


      他就能自成一派,其他人不行,就是因為其他人連淺薄的哲學都沒有。


      02.第二層境界: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



      沒有學問的人并非肚里沒有道理,腦里沒有理論,而是心里沒有問題。


      將古今中外的哲學都學了,道理有了一大堆,問題卻沒有一個,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絕物。


      有主見,才有你自己;有自己,才有旁人,才會發覺前后左右都是與我意見不同的人。


      這時候,你感覺到種種沖突,種種矛盾,種種沒有道理,又種種都是道理。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。


      面對各種問題,你自己說不出道理,不甘心隨便跟著人家說,也不敢輕易自信,這時你就走上求學問的正確道路了。


      03.三層境界:融會貫通


      從此以后,前人的主張、今人的言論,你不會輕易放過,稍有與自己不同處,便知道加以注意。


      你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同的,感到親切;看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,感到隔膜。


      有不同,就非求解決不可;有隔膜,就非求了解不可。


      于是,古人今人所曾用過的心思,慢慢融匯到你自己。你最初的一點主見,成為以后大學問的萌芽。


      從這點萌芽,你才可以吸收養料,才可以向上生枝發葉,向下入土生根。


      待得上邊枝葉扶疏,下邊根深蒂固,學問便成了。


      這是讀書唯一正確的方法,不然讀書也沒用處。


      會讀書的人說話時,說他自己的話,不堆砌名詞,不旁征博引;反之,引書越多的人越不會讀書。 


      04.第四層境界:知不足



      古人說“學然后知不足”,真是不錯。只怕你不用心,用心之后,就知道要虛心了。


      自己當初一點見解之浮淺,不足以解決問題。


      學問的進步,不單是見解有進步,還表現在你的心思頭腦鍛煉得精密了,心氣態度鍛煉得謙虛了。心虛思密是求學的必要條件。


      最不好的毛病是說自家都懂。


      問你,柏拉圖懂嗎?懂。佛家懂嗎?懂。儒家懂嗎?懂。老子、陽明也懂;康德、羅素、柏格森……全懂得。說起來都像自家熟人一般。


      對于前人之學,總不要說自己都懂。


      因為自己覺得不懂,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見,完全虛心地先求了解它。


      一種常見的毛病是:自己頭腦簡單,卻說人家頭腦簡單;自己粗淺,卻看人家粗淺。


      想當然地對別人批評攻擊。可以說是有意無意地栽贓。


      與此類人相反,遇到不同的意見思想,我總疑心對方比我高明,疑心對方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見聞,不然,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樣判斷呢?


      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過于我,不然,何以我所見如此而他所見如彼呢?


      兩句話希望大家常常存記在心:


      第一,“擔心他的出乎我之外”;


      第二,“擔心我的出乎他之下”。


      我二十歲的時候,先走入佛家的思想,后來又走到儒家的思想。因為自己非常擔心的緣故,才去留意人家對佛家儒家的批評,才去努力了解西洋的道理。


      05.第五層境界:以簡御繁



      辨察愈密,追究愈深,零碎的知識,片段的見解,都沒有了;心里全是一貫的系統,整個的組織。如此,就可以算成功了。


      到了這時候,才能以簡御繁,才可以學問多而不覺得多。


      凡有系統的思想,在心里都很簡單,仿佛只有一兩句話。


      凡是大哲學家皆沒有許多話說,總不過一兩句。很復雜很沉重的宇宙,在他手心里是異常輕松的 —— 所謂舉重若輕。


      學問家如說肩背上負著多沉重的學問,那是不對的;如說當初覺得有什么,現在才曉得原來沒有什么,那就對了。


      道理越看得明透,越覺得無話可說,還是一點不說的好。心里明白,口里講不出來。


      反過來說,學問淺的人說話愈多,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詞越多。


      讓一個沒有學問的人看見,真要把他嚇壞了!其實道理明透了,名詞便可用,可不用,或隨意拾用。


      06.第六層境界:運用自如



      有無學問在于能否解決問題。


      比方學武術的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,表演起來五花八門很像個樣。等到打仗對敵,叫他掄刀上陣,卻發現一套武藝都白學了。


     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,那學問必是沒到家;如果學問已經通了,就可以解決問題。


      真學問的人,學問可以完全歸自己運用;假學問的人,學問在他的手里完全不會用。


      07.第七層境界:一覽眾山小


      學問里面的甘苦都嘗過了,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,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。


      這個淺薄,那個到家,這個是什么分數,那個是什么程度,都知道得很清楚;因為自己從前也是這樣,一切深淺精粗的層次都曾經過。


      08.第八層境界:通透



      思精理熟之后,心里就沒有一點不透的了,講出的每一句話都非常的晶亮透辟。


      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,循此以求,不急不懈,持之以恒者,則祛俗解蔽,未嘗不可積漸以進。


      至于我個人,于學問實說不上。


      我大概是問題中人!


      上述八層,前四層誠然是我用功的路徑;后四層,往最好里說,亦不過庶幾望見之耳 —— 只是望見,非能實有諸己。


      少時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學問;二三十歲稍有深思,亦殊草率;近年問題益轉入實際的具體的國家社會問題上來。心思之用又別有所在。


      末了,我要向諸位鄭重聲明的:我始終不是學問中人,也不是事功中人。


      我想了許久,我是什么人?


      我大概是問題中人!





      免费特黄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,手机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,特级毛片打开直接看,特级毛片打开直接看